非全查校三步法,選校“躲雷”必看
"非全日制研究生到底怎么查學校?"作為“上岸人”,今天手把手教大家三個實操方法,看完就能用。
第一步,鎖定目標專業
打開研招網(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),點"碩士目錄"后別急著搜索。先問自己三個問題,
1. 我工作幾年了?(決定選MBA還是普通碩士)
2. 能接受的上課頻率?(有的學校周末班,有的集中授課)
3. 預算范圍?(重點院校MBA普遍20萬+,MEM多在10-15萬)
舉個真實案例,去年幫學弟篩選時發現,同樣考MPA,中央財經大學有周末班,而人民大學只有每月集中4天授課,這對經常加班的他來說很關鍵。
第二步,官網驗證四要素
查到意向院校后,必須親自上官網查證,
1. 招生簡章看培養方式(標注"非全日制"才算數)
2. 看證書樣本(雙證要有學歷證書編號)
3. 查最新調劑公告(招不滿的學校往往好考)
4. 比對近三年分數線(波動大的要謹慎)
有個實用技巧,直接打招生辦電話問兩個問題,"去年XX專業錄取最低分多少?""上課時間能調整嗎?"工作人員態度就是你未來三年的服務預演。
第三步,實地考察三細節
建議參加學校開放日重點看,
1. 教室位置(有的分校區和本部待遇不同)
2. 同學構成(國企占比高的院校更適合體制內)
3. 食堂能不能用學生卡(判斷是否真共享資源)
去年有位學員就吃過虧,某985院校的非全生在圖書館借書要額外繳費,這些細節官網可不會寫。
別上當提醒,
1. 警惕"免聯考"宣傳(正規雙證都要參加統考)
2. 學費分兩次交最保險
3. 看清授課語言(部分EMBA項目全英文授課)
非全日制研究生報考條件詳解
一、學歷要求,不同層次區別對待
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學歷門檻不算高,但不同學歷背景的人要求不一樣。
1. 本科畢業生,有國家承認的本科學歷(含自考、成考、網絡教育)就能直接報名,應屆生也能報,但部分專業(比如醫學、法律)可能要求有學位證。
2. 專科畢業生,畢業滿2年及以上(從畢業到錄取當年入學前),且部分院校會要求提交與報考專業相關的進修證明或發表過論文。比如報考教育碩士,可能需要有中小學教學經歷。
3. 碩士或博士,已經拿到碩士或博士學位的人也可以報考,但部分學校可能限制專業方向。
注意,個別院校會額外設門檻,比如要求英語四級成績或本科階段成績單,報名前一定要仔細看學校的招生簡章。
二、工作經驗,不是所有專業都需要
很多人誤以為非全日制必須要有工作經驗,其實不然。
管理類專碩(如MBA、MPA),明確要求本科畢業3年、專科畢業5年、碩博畢業2年才能報考。
其他專業(如教育、工程、法律),大多數不強制要求工作經驗,應屆生或畢業不久的職場新人都可以報。
建議,如果你工作較忙,優先選周末授課或集中授課的專業,避免和工作沖突。
三、考試流程,初試+復試,缺一不可
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一樣,必須參加全國統考和院校復試,流程完全一致。
1. 初試(筆試),每年12月底考試,科目包括政治、英語、專業課(或數學)。管理類專碩考英語二+管理類聯考綜合。
2. 復試,次年3-4月進行,內容為專業課筆試、綜合面試,部分院校加試英語口語。
關鍵點,初試過國家線是基本要求,但熱門院校的復試線通常更高,比如985高校的教育碩士可能比國家線高出20分以上。
四、報名材料,提前準備,避免手忙腳亂
報名時需提交以下材料(以當年招生公告為準),
身份證原件及復印件
學歷證書、學位證書(應屆生提供學生證)
工作證明(部分院校要求)
報名信息表(網上報名后下載)
提醒,專科生如果報考名校,建議提前準備科研成果或獲獎證書,復試時能加分。
五、選專業,別光看熱門,適合最重要
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專業選擇直接影響學習效果和工作。
對口原則,盡量選和本職工作相關的專業,比如教師選教育碩士,工程師選工程碩士。
“躲雷”訣竅,避開“寬泛型”專業(如某些學校的工商管理),除非你有明確的晉升需求。
跨專業慎選,如果跨度太大(比如文科轉工科),復試可能需要加試2門專業課。
六、常見問題答疑
1. 非全允許跨專業報考嗎?
可以,但部分專業(如臨床醫學)限制本科背景。
2. 考試難度是不是比全日制低?
同一專業的試卷和分數線完全一樣,不存在“更容易”的說法。
3. 非全證書有用嗎?
畢業證和學位證雙證齊全,注明“非全日制”,但法律效力與全日制相同,考公、評職稱均認可。
學姐提醒一句,報考前一定要去學校官網或研招網查最新政策,不同院校的具體要求可能有細微差異。準備好材料,安心復習,祝大家一戰上岸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