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等學力申碩取消了嗎?附在職/非全/免聯考碩士報考訣竅
很多在職朋友都在問,"聽說同等學力申碩要取消了?"我特意查了教育部最新文件,可以明確告訴大家,2024年同等學力申碩不僅沒取消,反而新增了3所招生院校!
先劃重點,
1. 現有39所高校繼續招生
2. 新增東北財經大學、南京信息工程大學、成都理工大學
3. 報名時間仍是每年3月/9月兩批
4. 保留免試入學+統考拿證模式
現在給大家說清楚這個政策,
同等學力申碩屬于在職讀研的"單證通道",和MBA/MPA這些雙證項目是兩條線。今年調整主要是規范辦學,像中國政法大學就停招了部分冷門專業,但熱門的法學、企業管理等專業照常招生。
對于想在職讀研的朋友,建議根據自身情況選擇,
?? 想快速拿證,選同等學力申碩(2年拿證)
?? 需要雙證,報考非全碩士(參加12月統考)
?? 怕考試,考慮免聯考國際碩士(中外合辦項目)
?? 管理崗提升,EMBA/MEM(需5年以上工作經驗)
我強調一點3個新變化,
① 新增人臉識別考試系統(替考會被拉黑)
② 論文查重率降到15%(原為20%)
③ 部分院校要求到校面授(提前問清上課方式)
以北京地區為例,中國人民大學的經濟學專業,今年學費還是3.2萬,但新增了數字經濟方向;首都經貿大學的法學專業新增了直播授課班。建議上班族優先選網絡班,周末時間多的可以考慮面授班。
對了給個實在建議,如果單位承認單證,同等學力申碩仍是性價比最高的選擇。需要最新招生簡章的朋友,可以留言"城市+專業",我發你具體報考要求。
在職讀研政策有變化嗎?
一、報名門檻降了嗎?
先說大家最關心的報名條件。往年報考在職研,大部分專業要求本科畢業滿3年,??飘厴I滿5年。但2024年部分高校悄悄“松了口”。比如管理類、教育類專業,非全日制本科畢業滿2年也能報名,個別院校甚至接受自考本科無學位證的情況。不過,醫學、法律等專業依然卡得嚴,必須符合全日制學歷要求。
建議, 先上目標院校官網查招生簡章,或直接打電話問研招辦,別光看小道消息。
二、考試變簡單了?
在職研究生的全國統考(也就是12月的聯考)題目難度沒降,但部分學校增加了“提前面試”環節。比如MBA、MPA等專業,如果提前面試拿到優秀,筆試只要過國家線就能穩錄取,不用和全日制考生拼高分。
另外,2024年起,外語考試可選小語種(比如日語、俄語)的專業更多了,對英語弱的考生算是個利好。
三、多了哪些能報的專業?
今年新增了幾個熱門方向,比如“人工智能應用”“大健康管理”“碳中和技術”。這些專業明顯沖著市場需求來的,尤其適合IT、醫療、環保行業的職場人。
不過要注意,新專業招生名額少,有些還是校企合作培養,學費可能比傳統專業高20%-30%。想報的話,提前打聽就業合作單位靠不靠譜。
四、學費能少交嗎?
部分省市出了新補貼政策。比如浙江、廣東規定,企業員工攻讀本地高校在職研,畢業后留在原單位工作滿3年,學費由財政補貼30%。國企、事業單位大多保留“帶薪讀研”的傳統,但私企得看老板態度,建議報名前先和單位談條件。
另外,助學貸款額度從每年1.2萬漲到1.5萬,經濟壓力大的朋友可以重點考慮。
五、上課不用跑學校了?
疫情后流行的“線上+線下”混合模式,2024年徹底常態化。多數學校要求每學期到校4-6次(集中在周末),其余課程用直播或錄播完成。不過,像實驗課、畢業答辯這些環節還是必須線下。
提醒, 報異地高校要謹慎!有些學??此浦С志W課,但實際考勤卡得嚴,來回跑成本太高。
六、畢業卡人更狠了?
沒錯!今年教育部抽查論文的力度加大,在職研的盲審通過率比去年低了近15%。特別是抄襲、代寫被抓到,直接取消學位。想混文憑的趁早放棄,現在導師都怕連帶責任,盯學生比盯項目還緊。
不過也有好消息,部分專業允許用“行業報告+專利”代替畢業論文,比如工程類、藝術設計類,實操黨終于不用熬夜碼字了。
2024年在職讀研的靈活度更高,但“寬進嚴出”的趨勢也更明顯。打算報名的朋友,重點關注目標院校的招生動態,政策細節可能9月份還有一波調整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