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五年全日制與非全考研人數對比,這3類人更適合脫產讀書
大家好,今天咱們用大白話聊聊考研報名那些事兒。教育部公布了組數據特別有意思,2023年全日制研究生報考人數423萬,非全報考人數首次突破80萬大關。這數字背后藏著三個重要變化,
第一,應屆生扎堆考全日制的情況正在改變。現在超過三成二戰考生會主動選擇非全,特別是教育類專業,像小學教育、學前教育這些,非全錄取比例從2018年的17%漲到了現在的38%。
第二,在職考研出現新趨勢。銀行系統、教師編、事業單位里想提升學歷的,70%都開始選非全了。我表姐在縣城當老師,去年就報了省師大的非全教育碩士,周末上課還能評職稱,關鍵是不用辭職。
第三,專科考研的隱形門檻。現在有35所雙一流院校明確規定,專科生報考全日制碩士必須發過核心期刊論文,但報考非全只需要工作滿5年。這就讓很多工作多年的專科生轉向非全賽道。
別忘了準備考研的朋友注意這兩個時間節點,每年9月預報名時,非全的招生指標會額外增加10%-15%;而到10月正式報名對了三天,部分院校的全日制名額可能臨時縮減,這時候及時調整報考類型能大大提高上岸率。
對了說句大實話,家里沒礦的別盲目跟風脫產考研,現在非全碩士的認可度早不是五年前了。我鄰居家兒子讀的非全計算機碩士,去年校招照樣進了騰訊,關鍵還是看專業和院校選擇。
專科生考研必須滿足的六個硬性條件
第一關,畢業滿兩年是硬指標
這里的兩年不是指隨便混日子,而是從你拿到專科畢業證那天算起,到研究生入學那年的9月1日,必須實實在在滿兩年。比如你2023年6月畢業,最早可以參加2024年12月的初試,2025年9月入學剛好滿兩年。千萬別算錯時間,很多同學就卡在這個時間差上。
第二關,英語水平得夠用
雖然政策沒明說必須過四級,但現實情況是,大多數學校復試時會看英語成績。特別是熱門院校,四級分數越高越有優勢。去年有個老鄉考教育學,初試過了卻因為四級380分被刷下來。建議提前考個四級,分數盡量往450以上沖。
第三關,專業課加試躲不過
所有專科考研的考生,復試時都要比本科考生多考兩門專業課。這兩門課通常是報考專業的基礎科目,比如考漢語言文學的要加試古代文學和現代漢語。別小看加試,去年某雙非院校有30%的專科考生就栽在加試不及格上。
第四關,論文或科研成果能加分
這不是必須項,但絕對是殺手锏。如果你在專科期間發表過專業相關的論文,或者參與過課題研究,復試時能甩開別人一大截。有個機械專業的哥們,專科時跟著老師做過數控機床改造項目,面試時導師直接給了高分。
第五關,選對學校是關鍵
不是所有學校都收專科生考研。像某些985院校的金融、計算機專業,直接寫明不接收同等學力考生。建議先上研招網查清楚目標院校的招生簡章,重點看有沒有額外要求,比如要發表核心期刊論文或者通過8門本科課程考試。
第六關,現場確認材料要備齊
報名時除了身份證、畢業證這些常規材料,還要準備好學歷認證報告。去年有個姐妹就是忘了做學歷認證,現場確認當天急得直哭。提前兩個月在學信網申請,紙質版和電子版都備著最穩妥。
學姐提醒大家,不同院校的具體要求可能有差異。比如有的學校要求專科生必須修完本科階段6門主干課程,有的則要求提供單位的工作證明。一定要打報考院校研招辦的電話確認,別光看網上的舊信息。考研這條路雖然不容易,但每年都有專科生成功上岸的例子。關鍵是把這些硬性條件逐個落實到位,剩下的就是拼實力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