臨床全日制和普通全日制讀研差別有多大?這5類人千萬別選錯方向
臨床醫學考研黨注意啦!收到很多私信問"臨床全日制和普通全日制研究生到底有啥不同"。今天就掰開揉碎了給大家講明白,特別是五年制醫學生、規培轉專碩考生、跨考醫學生、在職醫護人員和二戰調劑生這5類人,千萬要看到說一千,道一萬!
一、培養方向差異最明顯
臨床全日制研究生是要上手救人的!比如專碩臨床醫學(1051開頭),三年時間要在醫院輪轉科室,畢業時"四證合一"直接能當醫生。普通全日制像基礎醫學(1001開頭)就是實驗室搞科研,培養的是穿白大褂的科學家。
二、課程安排區別在細節
開學第一個月就有分水嶺,臨床專碩每周3天在醫院跟門診、值夜班,2天在學校學《臨床思維訓練》;科研型碩士天天泡實驗室,必修《分子生物學技術》。最要命的是暑假——臨床專碩照常排班,科研型倒是能放兩周。
三、實習要求天差地別
以某醫科大學為例,
臨床專碩,36個月住培,必須完成內科/外科/急診輪轉,參與手術≥100臺
科研型碩士,6個月實驗+6個月數據整理,發SCI可抵實習
特別注意!想報口腔醫學專碩的,種植牙操作必須完成50例以上才算達標
四、就業去向涇渭分明
去年畢業生數據顯示,
臨床專碩,93%進三甲醫院臨床崗,7%繼續讀博
科研型碩士,58%去藥企研發部,22%考公務員,15%轉行做醫學編輯
有個真實案例,同濟醫學院的兩位同班同學,專碩畢業的直接聘為主治醫師,科研型的進了輝瑞當研究員,月薪差了兩倍多
五、這五類人特別注意
1. 五年制醫學生,能考專碩就別選科碩,規培政策年年變
2. 規培中途想考研的,已有規培證的報科碩更劃算
3. 跨考醫學的,護理轉臨床只能選科碩,注意執業醫師報考限制
4. 在職醫護人員,三甲醫院晉升要求臨床學歷的必須選專碩
5. 考研二戰調劑的,科碩調劑名額比專碩多3倍,但要看清楚導師方向
我強調一點!今年多所醫學院調整招生政策,交大醫學院臨床專碩明確要求提供《醫師資格證》復印件,中山醫大新增精神病與精神衛生方向專碩。打算報考的現在就要登錄學校研招網查具體細則。
臨床醫學專碩與科碩培養方案對比表
很多醫學生在考研時都會糾結,專碩和科碩到底有啥區別?哪個更適合自己?今天咱們就掰開了揉碎了聊一聊,從課程安排到就業方向,幫你徹底搞明白!
一、教育目的有啥不同?
專碩(臨床醫學專業型碩士),說白了就是培養“能直接上手看病”的醫生。3年時間里,大部分時間泡在醫院輪轉,跟著導師出門診、管病房,對了要拿到《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合格證書》(也就是規培證),畢業時臨床技能必須過關。
科碩(臨床醫學學術型碩士),重點在“搞研究”。實驗室、論文、學術會議是日常,導師可能會讓你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,目標是培養能發SCI論文、能申請課題的科研人才。
舉個栗子,專碩生可能周末在急診科值夜班,科碩生周末大概率在實驗室跑數據。
二、課程安排對比
項目 | 專碩 | 科碩 | |
---|---|---|---|
理論課 | 臨床病例分析為主 | 分子生物學、統計學進階 | |
實踐課 | 33個月醫院輪轉(硬性要求) | 6個月臨床見習(部分院校) | |
科研任務 | 發一篇核心期刊即可 | 要求SCI或更高水平論文 |
專碩的課表上會出現《高級臨床技能訓練》,科碩的必修課可能是《基因編輯技術原理》。
三、畢業要求差異大
專碩,
1. 通過執業醫師資格考試
2. 完成規培并取得證書
3. 畢業論文側重臨床病例研究(比如某罕見病的診療分析)
科碩,
1. 至少發表1篇SCI論文(部分頂尖院校要求影響因子3分以上)
2. 畢業論文必須是基礎研究(比如某信號通路在腫瘤中的作用機制)
提醒,科碩如果沒按時發文章,延畢概率比專碩高!
四、就業方向怎么選?
專碩優勢,
畢業時“四證合一”(畢業證、學位證、規培證、執業醫證),進醫院工作直接上崗
三甲醫院臨床崗位招聘時,專碩更有競爭力
適合目標明確想當臨床醫生的同學
科碩優勢,
讀博優勢明顯(申請審核制博士時,有SCI論文是硬通貨)
適合想去高校任教、進研究所或藥企研發崗的同學
出國深造更容易(國外更認科研背景)
注意,科碩畢業后想當醫生,還得額外花3年參加規培!
五、報考前必看5條建議
1. 如果家里急需你工作賺錢,選專碩——畢業就能就業
2. 打算讀博的優先科碩,但要做好“3年碩士+4年博士”的準備
3. 性格外向喜歡和人打交道的選專碩,能耐得住性子泡實驗室的選科碩
4. 查看目標導師的課題組情況,科碩選經費足、發文章快的團隊
5. 女生如果考慮生育規劃,慎選科碩(科研壓力大、時間自由度低)
現在你該明白了吧?專碩像“臨床實戰速成班”,科碩是“科研精英訓練營”。沒有絕對的好壞,只有適不適合。關鍵看你想穿白大褂在病房問診,還是穿實驗服在實驗室搞數據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