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職讀憲法學與行政法學申碩班到底值不值?“老江湖”告訴你真實花費和“躲雷”經驗
很多在職人員想通過同等學力申碩拿法學碩士學位,最糾結的就是要不要報班。廢話不多說,基礎差、跨專業、工作忙的學員,報班通過率能提高60%以上。具體怎么選,咱們分三種情況說。
第一看院校要求。中國政法大學、西南政法大學的憲法學專業,現場答辯必須參加面授班。去年有個在銀行工作的學員,自己復習了半年,結果發現學校要求必須完成48課時的面授記錄,對了只能臨時花6800元補報周末班。
第二看考試難度。行政法學的三大重點——行政主體理論、行政行為分類、行政訴訟程序,自學至少要啃5本專業書。輔導班直接發整理好的《高頻考點36頁紙》,比如去年考到的"抽象行政行為與具體行政行為區別"這個15分大題,講義里就有現成答題模板。
第三看時間成本。在職人員平均每天只有1.5小時學習時間,自己找資料可能浪費30%精力。某高校繼續教育學院的數據顯示,報班學員的論文通過率比自學高出43%,主要因為導師會手把手教你怎么寫文獻綜述。
現在市面上的輔導班分為三種類型,
1. 純網課班(3000-5000元),適合能自律的學員
2. 周末面授班(8000-1.2萬),適合需要學習氛圍的
3. VIP“抱過”班(2萬+),含論文指導+答辯模擬
特別注意要避開這些坑,承諾"“抱過”"的基本是騙子,超過3萬學費的要查看辦學資質,沒簽正式合同的千萬別交定金。去年有學員花2.8萬報的所謂"協議班",說一千,道一萬發現連正規發票都開不出來。
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同等學力申碩備考下面是考生常遇到的一些問題
很多人擔心自己本科不是法學專業,能不能報考。其實,同等學力申碩對原專業的限制相對寬松。一般來說,只要有本科學歷且獲得學士學位滿三年,就能報名課程班。但部分院校可能要求有一定法律相關課程基礎或工作經驗。建議提前咨詢目標院校的招生辦,確認具體要求。
二、考試科目有哪些?重點考什么內容?
憲法學與行政法學的申碩考試主要分兩大塊,學科綜合和外語水平測試。
1. 學科綜合,包括憲法學基礎理論(如國家機構、公民權利義務)、行政法學核心內容(如行政行為、行政復議與訴訟)。題目類型以簡答、論述為主,偶爾涉及案例分析。
2. 外語考試,通常可選英語、日語等,難度介于四級到六級之間,重點考察閱讀和翻譯能力。
三、復習資料怎么選?一定要報班嗎?
資料選擇記住三點,
教材,優先用報考院校推薦的指定書目,比如《憲法學導論》《行政法總論》等權威教材。
真題,近五年的歷年真題必刷,能摸清高頻考點和出題風格。
輔助資料,可以搭配一些考研筆記或重點梳理手冊,但別貪多。
至于報班,如果自學能力強、時間充裕,自己啃教材也行;如果基礎薄弱或工作忙,報個線上課程跟著老師劃重點會更高效。
四、時間不夠用,怎么平衡工作和復習?
在職備考最大的難題就是時間。試試這幾個方法,
化整為零,每天通勤、午休時用手機刷10道題,或聽半小時課程音頻。
周末集中攻堅,留出半天時間專攻重難點,比如整理思維導圖或模擬大題。
利用碎片時間背記,把易混概念(比如“行政法規”和“規章”)寫在便簽上,貼在辦公桌隨時看。
五、學科綜合里憲法和行政法怎么分配精力?
憲法學側重理論記憶,比如國家制度設計、憲法修正案內容;行政法學更偏重理解應用,尤其是具體行政行為和訴訟程序。建議兩門各占50%精力,但根據自身基礎調整。比如,沒接觸過法律的同學可以先從憲法入手,建立基礎概念后再啃行政法。
六、考試答題有什么技巧?
1. 簡答題,問啥答啥,別繞彎子。比如問“憲法的基本原則”,直接分點答“人民主權、基本人權、法治原則”等,每點一兩句話解釋。
2. 論述題,結構比內容更重要!先寫總論點,再分“理論+實例”展開。例如考“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”,先定義概念,再舉兩類典型案件(如行政處罰、行政強制),對了結合法條說明。
3. 案例題,抓住“主體-行為-救濟”三步走。先看當事人是誰,再分析行政行為是否合法,對了指出維權途徑(復議或訴訟)。
七、論文答辯難不難?要注意什么?
論文環節的關鍵是選題和框架。避開太宏大的題目(比如“論中國憲法的完善”),選具體問題,比如“某地行政執法程序的優化研究”。答辯時老師常問兩類問題,
理論基礎,比如“你的研究依據了哪些行政法原則?”
現實意義,比如“你提的建議如何落地?”
回答時要緊扣論文內容,實在答不上來的,坦誠說明后續會完善,別硬編。
八、考不過能補考嗎?有幾次機會?
大部分院校允許四次補考機會,一般在四年內通過即可。如果第一次學科綜合沒過,下次可以單獨補考這一門,不用重新考外語。但注意,每年考試時間固定,錯過就得再等一年,盡量早做準備。
對了嘮叨幾句
備考過程中,最怕自己嚇自己。不少同學聽到“憲法”“行政法”就覺得頭疼,其實很多知識點和生活息息相關。比如,考“行政許可的程序”,其實就是辦營業執照、資格證那些流程。多聯系實際場景,理解起來會輕松很多。
另外,別盲目比進度。有人三個月上岸,也有人準備一年,關鍵是把每個知識點吃透。哪怕每天只搞懂一個法條,半年下來也足夠應付考試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