智博有在職申碩嗎?非全、同等學力、免聯考究竟怎么選?
,"智博教育有沒有同等學力申碩項目?在職讀研選非全還是免聯考?"今天咱們就掰開揉碎了說清楚。
話不多說,智博目前主推的是非全日制碩士項目,暫未開設同等學力申碩通道。不過別急著劃走,我整理了更實用的干貨——在職讀研的三大路徑對比,
1. 非全日制碩士(雙證)
適合人群,有考研基礎的在職黨
優勢,畢業拿學歷+學位證,部分專業可考公考編
劣勢,需參加12月統考,競爭激烈
代表專業,MBA、MPA、MEM(智博這三大專業最熱門)
2. 同等學力申碩(單證)
適合人群,本科有學位證,求碩士學位快的
優勢,免試入學,5月統考難度低
劣勢,僅有學位證,部分單位不認可
推薦院校,對外經貿、中南財經政法
3. 免聯考國際碩士
適合人群,急需提升學歷的企業高管
優勢,申請制入學,部分可留服認證
注意點,要認準教育部涉外監管網備案院校
重點說說智博的非全項目,他們的MBA學費在6-8萬區間,比很多985院校便宜近一半。上課方式靈活,每月集中2個周末授課,特別適合經常出差的職場人。去年有個做醫療器械的學員,就是靠這個項目完成學歷升級,成功跳槽到上市公司做區域經理。
給準備報讀的朋友3點建議,
①先明確需求,要雙證還是快速拿證?
②算好經濟賬,除學費還要算交通住宿成本
③看課程匹配度,MEM偏工程管理,MPA適合體制內
學姐提醒,2025年起部分院校將取消非全集中授課班,建議早做規劃。想了解具體報考條件,可以直接聯系智博招生辦要最新簡章。
同等學力申碩和非全日制碩士有什么區別?
一、入學門檻不一樣
非全日制碩士得先參加全國統考,和全日制考生用同一張卷子,分數線也基本一致。每年10月報名,12月考試,過線后還要參加學校復試,整個過程和考研流程完全一樣。
同等學力申碩則是免試入學——先交錢上課,修完學分后再參加5月份的全國統考。沒有入學考試,但要求本科畢業滿三年且有學士學位。
二、上課形式有差異
非全碩士必須按學校課表走,周末或集中授課是常態。比如某985高校的工程管理專業,要求每周六日到校上課,考勤嚴格,和全日制學生共用教室資源。
同等學力課程相對靈活,很多學校開設網絡班。比如某財經大學的法學專業,直播課支持回放,特別適合經常出差或加班的人群,但部分實踐課程仍需到校完成。
三、證書含金量有別
非全碩士畢業拿的是雙證——學歷證+學位證,學信網可查。雖然證書上會標注“非全日制”,但法律效力與全日制等同。2020年教育部特別強調,用人單位不得設置全日制/非全歧視條款。
同等學力申碩通過后只有學位證,沒有學歷證明。這張單證在國企、事業單位評職稱夠用,但若想考公考編某些要求“碩士學歷”的崗位,可能會受限制。
四、投入成本對比
時間成本方面,非全碩士從備考到畢業通常需要3-4年(備考1年+學習2-3年),而同等學力最快2年拿證(學習1.5年+考試半年)。
經濟成本差異明顯,非全學費普遍在5-20萬之間,管理類專業更貴;同等學力全程費用約2-5萬,性價比更高。
五、適合人群不同
適合選非全的情況,
需要研究生學歷落戶積分
單位明確要求雙證碩士
學習基礎好,能通過入學考試
選同等學力更劃算的情形,
單純為評職稱漲工資
跨專業補充知識體系
工作太忙沒時間備考
舉個真實例子,某三甲醫院護士長,選了同等學力護理專業,周末看錄播課,兩年拿到學位證,工資每月漲了800塊;而她的同事考了非全公共衛生碩士,花了三年時間周末上課,但成功轉崗到疾控中心。
學姐提醒大家,選哪種方式要看自身需求。如果時間緊任務重,同等學力更省心;若追求學歷含金量,非全碩士是硬通貨。建議提前咨詢單位人事部門,了解當地具體政策再做決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