財務人必看!非全、MPAcc、EMBA“躲坑”門道,這3類人別跟風
很多做財務的朋友都在問,"非全日制研究生到底值不值得讀?"尤其看到同事拿了個MPAcc證書升職加薪,心里癢癢的。但作為一個“上岸人”,必須說句實話,不是所有人都適合走這條路。今天咱們就掰開了揉碎了說,幫你在職考研路上少踩幾個坑。
先說說財務人常選的三大類項目,
1. 專業碩士,MPAcc(會計專碩)、MAud(審計碩士)最對口,課程直接教合并報表、財務分析這些實操技能。像央財、上財這些財經類院校,周末上課還能認識不少同行。
2. 管理類碩士,MBA/EMBA適合想轉管理的財務總監,北大光華有個班專門講業財融合。但注意EMBA要求8年以上管理經驗,別瞎報。
3. 同等學力申碩,適合單純想提升專業知識的老會計,社科院有財務分析方向,先上課再考試,不過只能拿單證。
重點來了!這三類人千萬別跟風,
第一種,出納做了不到3年的新人。與其花10萬讀非全,不如先考中級會計證。我們公司小王就是例子,去年讀MPAcc中途跟不上課程,現在每月還著8000多的助學貸款。
第二種,在三四線小企業當會計的。像MEM、MPA這些偏工程、行政的專業,學了也用不上。我表姐在縣城國企,讀完發現教的都是上市公司的稅務籌劃,白瞎兩年時間。
第三種,40歲以上的財務經理。去年有個47歲的大姐非要讀EMBA,結果發現同學都是35歲左右的,人脈資源根本不對等,對了論文都沒過。
給真想讀的朋友三點忠告,
1. 選學校要看上課時間。比如復旦MPAcc是每月集中4天上課,適合出差多的;而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是周末班,適合本地工作的。
2. 關注提前面試。清華-新加坡管理大學MPAcc項目,去年有30%的人通過提前面試免了聯考,這可是省大事了。
3. 學費要算總賬。比如上海交大EMBA要72.8萬,但有些銀行提供"學歷貸",前6個月只用還利息。不過千萬注意,廣州某校去年突然漲了5萬學費,簽協議前要白紙黑字寫清楚。
學姐提醒下,2024年這些新變化要記牢,
中國人民大學取消MPAcc非全周末班,只剩集中授課
財政部新規,考高級會計師的,非全碩士可抵2年工作年限
長三角地區新增7個移動課堂,南京上課的能去杭州阿里巴巴現場學業財一體化
財務人員讀非全日制研究生需要避開的三大誤區
誤區一,跟風選“熱門專業”,忽略實際需求
很多人一聽“非全研究生”就直奔MBA,覺得“聽起來高大上”“身邊人都在考”。但財務工作本身專業性強,如果未來不打算轉行做管理,盲目選MBA可能投入產出比不高。比如,你花兩年時間學團隊管理、市場營銷,但每天實際工作中還在做報表、對賬、報稅,這些知識很難直接用上。
建議這么干,
先想清楚讀研的目的。是為了晉升職稱?跳槽到更好的平臺?還是補足某個技能短板(比如財務分析、稅務籌劃)?
根據目標選專業。比如想進國企評職稱,會計碩士(MPAcc)更對口;想轉行做金融分析,可以考慮應用經濟學;如果公司有上市計劃,法律碩士(法學)能補上合規知識。
舉個真實例子,某企業會計選了某985高校的稅務碩士,畢業論文直接研究公司稅務優化方案,答辯后被領導提拔到稅務部,這才是“學以致用”。
誤區二,低估時間精力,以為“隨便就能混文憑”
有人覺得非全日制“不用天天上課”“考試放水”,打算工作之余隨便學學。結果開學后發現,周末全天上課、小組作業凌晨趕工、期末考試比上班還累……說一千,道一萬要么掛科延畢,要么工作學習兩頭崩。
必須認清現實,
名校的非全研究生畢業要求和全日制一樣。比如某財經類211高校,非全會計碩士和全日制用同一套試卷,掛科率超過30%。
工作+學習的時間沖突比想象中嚴重。月底加班趕報表,剛好撞上期中考試;臨時出差,錯過小組匯報……這些情況太常見。
怎么應對?
1. 提前和單位溝通,有些公司支持員工進修,允許調休或減少工作量;
2. 做好時間規劃,比如利用通勤時間背英語單詞,午休時刷題,晚上集中寫作業;
3. 降低心理預期,如果正在備考CPA或中級職稱,建議先搞定這些再讀研,避免多頭作戰。
誤區三,以為“有學歷就能升職加薪”,忽視能力轉化
有些同行覺得,“只要拿到研究生文憑,老板肯定給我加薪/升職。”但現實很骨感——公司更看重你能解決什么問題,而不是文憑本身。舉個例子,同樣是財務經理崗位,老板寧愿要一個能設計成本管控方案的大專生,也不愿要一個只會寫論文的研究生。
關鍵在于“學的東西能不能用上”,
上課多問老師實務問題。比如學《高級財務管理》時,直接把公司正在做的預算案例拿出來討論;
主動參與企業調研或導師課題。某同學在讀研期間幫導師做地方政府專項債研究,后來公司競標政府項目時,他直接成了項目主力;
把論文寫進工作里。比如選題用《制造業供應鏈成本優化研究》,調研數據來自自己公司,答辯通過后方案直接被公司采納,年底拿了創新獎。
學姐提醒一句,學校的資源比文憑更重要。多和導師、同學交流,比如有的導師能推薦行業會議資源,同學可能帶來跳槽機會。這些隱性福利,可比一紙證書值錢多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