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解答,同等學力申碩后能讀博嗎?這五類人抓住免聯考機會
收到很多在職朋友的私信,"老師,我走同等學力申碩拿了碩士學位,現在想繼續讀博,這條路到底能不能走通?"今天咱們就掰開揉碎了說這個問題,結合最新政策給大家講明白。
話不多說,能讀!但要看具體情況。國內讀全日制博士需要雙證(學歷證+學位證),同等學力申碩拿的是單證(只有學位證)。不過別急,有3條路可以選,
第一條路是出國讀博。像馬來西亞、菲律賓的院校都認可單證碩士,比如世紀大學的MBA、教育學博士項目,不僅免聯考,還能寒暑假集中授課。去年我們有個學員就是拿的社科院單證碩士,成功申請了吉隆坡大學的DBA。
第二條路是國內特殊項目。部分高校的工程博士、教育博士專業學位點,對科研成果突出的申請者會放寬學歷限制。比如某985高校去年就錄取了2位單證碩士,前提是他們手握3篇核心期刊論文。
第三條路是先讀國際碩士"雙保險"。現在有很多留服認證的1年制碩士項目,像西班牙武康大學的MBA,讀完既能拿留服認證的學歷,又能用這個學歷申請國內博士。
重點來了,這五類人最容易成功,
1. 有核心期刊論文或省部級獎項的
2. 現單位與高校有聯合培養協議的
3. 碩士導師愿意推薦讀博的
4. 經濟條件允許出國深造的
5. 工作單位支持在職攻讀的
要特別注意的3件事,
1. 提前聯系導師,很多博導更看重實際能力,有個學員用發明專利彌補了學歷短板
2. 關注特殊招生,像中科院某些研究所的"科研骨干培養計劃"專門面向在職人員
3. 準備好研究計劃,博士申請最關鍵的是研究方向與導師課題的匹配度
費用方面給大家個參考,
國內高校博士學費一般在4-8萬/年
東南亞博士全程15-25萬
歐洲國家博士很多免學費,但要求雅思6.5+
學姐提醒,今年新增了7所可通過單證碩士申請博士的院校,包括首爾科學綜合大學院的AI博士、法國IPAG高等商學院的DBA等,這些項目都在教育部涉外監管網可查。
同等學力申碩的學術認可度如何?
說到提升學歷,很多在職人員的第一反應就是考研。但全日制讀研時間成本高,于是同等學力申碩成了熱門選擇。不過,大家最關心的還是,這種不用參加統考就能拿碩士學位的路子,社會到底認不認可?
一、政策白紙黑字承認
先看官方態度。教育部早就在《關于授予具有研究生畢業同等學力人員碩士、博士學位的規定》里明確,通過課程考試和論文答辯的人,可以申請學位證書。說白了,這個證和全日制碩士的學位證長得一模一樣,學信網可查,法律效力完全相同。公務員考試、職稱評審這些硬性場合,該用的都能用。
二、高校怎么教學生
現在985、211高校基本都開同等學力申碩班,比如人大的法學、北師大的教育學。這些課程可不是走過場,授課老師都是帶全日制研究生的教授,課程設置對標統招碩士。有的學校還要求發表小論文才能畢業,論文盲審不過照樣得重寫。我認識個朋友在某重點大學讀金融學,周末上課風雨無阻,結課考試掛了3次才通過。
三、用人單位買不買賬
企業招聘時確實更看重全日制學歷,但分情況看,
國企事業單位,評職稱、漲工資時,只要有碩士學位就管用
私企外企,技術崗更看項目經驗,管理崗可能要求學歷鍍金
自主創業,有學位能提升個人背書,談合作時更有底氣
特別像醫生、教師這類職業,讀個同等學力碩士對晉升幫助特別明顯。去年某三甲醫院的主治醫師,就是靠這個條件評上副高職稱。
四、含金量的爭議點
有人覺得這種碩士"水分大",主要因為兩點,
1. 入學不用考試,交錢就能讀研修班
2. 部分機構宣傳過度,把"拿證容易"當賣點
但實際情況是,課程結業考試全國統考,英語和專業課兩門,每年通過率也就30%左右。2019年某師范大學的心理學專業,58個學員里說一千,道一萬拿到學位的只有19人。真要混日子,說一千,道一萬卡在論文答辯的大有人在。
五、怎么讓證書更值錢
建議在讀期間做好三件事,
1. 把學的理論用到實際工作中,比如用管理學的SWOT分析法改進部門流程
2. 主動參與導師的課題項目,哪怕打雜也能積累科研經驗
3. 在行業期刊發文章,就算不是核心期刊也能證明學術能力
說到底,學歷是塊敲門磚,關鍵還得看個人怎么用。我見過靠同等學力申碩進高校當講師的,也見過拿了證還找不到工作的。現在很多高校開始嚴控論文質量,去年某理工科專業直接延期了1/3學員的答辯,可見培養標準在逐步向全日制看齊。對于工作忙又想提升的人來說,這條路子算是個折中的選擇,但千萬別想著走捷徑——該下的功夫,一點都省不了。